成了当代生活难题
我们本能地认为拒绝可能意味着失去机会或者失去朋友:古人李密为了拒绝给皇上做官,弯弯绕绕写出了《陈情表》,搬出孝道乃至神灵,因为在如果他直接挥手写两个大字“不去”的话,代价可能是掉脑袋。到了今天,虽然没有不工作并不会死,大家依然少不了要存上一笔“fxxk you money”,才有拒绝上班的底气。
我们的文化自古就强调“情理”,从小就把“懂事”跟“听话无条件答应”划等号,所以很多时候觉得“拒绝等于不给人面子”,从根本上觉得没有合适的理由就不应该拒绝,何况在集体主义面前个人的需求并不重要,很多时候“我不想”是不足以作为拒绝理由的。
但即使是下定决心要拒绝,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顾及对方的颜面,否则很容易遭遇“情商不太高”的批评,如果拒绝让别人感觉不好,就是“不懂事”。哪怕是像喜剧里 Sheldon 这样的直接拒绝带入现实,也会被弹幕日常喷“不在乎朋友”“有点想打他”。
先应承下来,事后再找理由推脱:“我觉得还不错,我们再内部讨论一下”“想法很好,就是实现起来有点难度”“已经报备了,正在走流程”…..
(这些给个甜枣再打一巴掌的说法,其实大家都知道,在职场中只能以后半段信息为准。)
谈合作的时候:最近在忙xxx,有机会再合作哈(其实是想说,回见了您内);
出了问题找负责人的时候:这事我做不了主,我得向上面汇报一下;这个不归我们管……
这些没有任何的情感指向的拒绝措辞,其实会莫名让人感觉到冒犯,就像是淘宝客服的自动回复,无比热情,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。
成年人的世界里,没有明确答应的事情,就是变相拒绝。
编辑 / Svet